合金元素在废铁熔炼中通过优化钢液成分、改善材料性能及控制杂质形态等发挥关键作用,其添加需结合熔炼工艺和废料特性。以下是具体作用及添加技巧:
一、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
1、性能提升
强化基体:铬(Cr)、钼(Mo)、铜(Cu)等元素可细化晶粒,促进珠光体形成,显著提高强度与硬度。例如,铬在灰铸铁中能稳定渗碳体,增加耐磨性。
特殊性能优化:镍(Ni)可改善韧性及耐腐蚀性;钒(V)和钛(Ti)通过碳氮化物析出实现沉淀强化,增强高温性能。
改善加工性:硫(S)、钙(Ca)等元素通过形成易切削夹杂物提升切削性能。
2、净化与变质作用
脱氧脱气:硼(B)、稀土元素与氧、氮结合形成渣相,降低钢中气体含量,减少氧化夹杂。
形态控制:稀土和钙可改变夹杂物形态(如球形化),减轻对韧性的损害。
3、资源循环利用
废合金(如含铬、镍的不锈钢)可直接作为原料,通过电炉熔炼回收合金元素,降低新合金消耗。
二、合金元素的添加技巧
1、元素选择与配比
复合添加:采用钼+铜、铬+镍等组合,平衡白口倾向与强化效果。例如,铬与镍按3:1比例添加可协同提升强度。
控制用量:碳化物稳定元素(如Cr、V)需限制添加量(通常<1%),避免过度增加白口倾向。
2、添加时机与方法
熔炼阶段:镍、铜等不易氧化元素可随炉料加入;易氧化元素(如Ti、B)需在出钢前5-15分钟加入以减少烧损。
预处理工艺:废钢需经破碎、分选去除杂质,合金废料需分类存放以确保成分稳定。
3、经济性与收得率
收得率优化:钼、镍等元素在炉前添加时回收率可达95%以上,而钛、硼因氧化损失需提高初始添加量。
成本控制:优先使用废合金(如不锈钢边角料)替代高价纯合金,降低原料成本。
4、熔炼参数匹配
温度控制:轻型废钢可快速熔化以建立熔池,重型废钢需缓慢熔化维持液面稳定。
碳当量调整:高碳当量铁液配合合金化可减少缩松缺陷,同时抑制硅对铁素体的粗化作用。
|